1、間歇活性污泥法(SBR)
間歇活性污泥法也稱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它是由個或多個SBR池組成,運轉時,廢水分批進入池中,順次閱歷5個獨立階段,即進水、反響、沉淀、排水和擱置。進水及排水用水位操控,反響及沉淀用時間操控,一個運轉周期的時間依負荷及出水要求而異,一般為4~12h,其中反響占40%,有效池容積為周期內進水量與所需污泥體積之和。
比接連流法反響速度快,處理功率高,耐負荷沖擊的才能強;因為底物濃度高,濃度梯度也大,交替出現缺氧、好氧狀況,能按捺專性好氧菌的過量繁衍,有利于生物脫氮除磷,又因為泥齡較短,絲狀菌不可能成為優勢,因此,污泥不易脹大;與接連流辦法比較,SBR法流程短、裝置結構簡略,當水量較小時,只需一個間歇反響器,不需要設專門沉淀池和調理池,不需要污泥回流,運轉費用低。
2、吸附再生(接觸穩定)法
這種方式充分使用活性污泥的初期去除才能,在較短的時間里(10~40min),經過吸附去除廢水中懸浮的和膠態的有機物,再經過液固別離,廢水即取得凈化,BOD5可去除85%~90%左右。吸附飽滿的活性污泥中,一部分需要回流的,引進再生池進一步氧化分化,恢復其活性;另一部分剩下污泥不經氧化分化即排入污泥處理系統。
分別在兩池(吸附池和再生他)或在同一池的兩段進行。它習慣負荷沖擊的才能強,還可省去初次沉淀池。首要長處是能夠大大節省基建出資,最適于處理含懸浮和膠體物質較多的廢水,如制革廢水、焦化廢水等,工藝靈活。但因為吸附時間較短,處理功率不及傳統法的高。
3、氧化溝
氧化溝是延時曝氣法的一種特殊型式,它的平面象跑道,溝槽中設置兩個曝氣轉刷(盤),也有用外表曝氣機、射流器或進步管式曝氣裝置的。曝氣設備工作時,推進溝液敏捷活動,完成供氧和攪拌作用。
與一般曝氣法比較,氧化溝具有基建出資省,保護辦理容易,處理作用穩定,出水水質好,污泥產量少,還有較好的脫N、P作用,習慣負荷沖擊才能強等長處。
4、接連進水周期循環延時曝氣活性污泥法(ICEAS)
ICEAS反響器前部設有預反響區(占池容積的10%)。反響池由預反響區和主反響區組成,并完成接連進水,間歇排水。預反響區一般處在厭氧和缺氧狀況,有機物在此被活性污泥吸附,該區還具有生物挑選作用,按捺絲狀菌成長,防止污泥脹大。被吸附的有機物在主反響區內被活性污泥氧化分化。
反響接連進水,處理了來水與間歇進水不匹配的對立。但該工藝沉淀作用較差、凈化作用變差,易發生污泥脹大,污泥負荷較低,反響時間長,設備容積增大,出資較大。
5、生物脫氮除磷工藝(A/A/O)
污水首要進入厭氧池與回流污泥混合,在兼性厭氧發酵菌的作用下,廢水中易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機物轉化為聚磷菌能夠吸收小分子有機物(如VFA),并以PHB的方式貯存在體內,其所需的能量來自聚磷鏈的分化。隨后,廢水進入缺氧區,反硝化細菌使用廢水中的有機基質對隨回流混合液帶入的NO3- 進行反硝化。廢水進入好氧池時,廢水中有機物的濃度較低,聚磷菌首要是經過分化體內的PHB而取得能量,供細菌增殖,一起將周圍環境中的溶解性磷吸收到體內,并以聚磷鏈的方式貯存起來,隨后以剩下污泥的方式排出系統。系統中好氧區的有機物濃度較低,正有利于該區中自養硝化菌的成長。
厭氧、缺氧、好氧三種不同的環境條件和不同種類的微生物菌群的有機合作,能一起具有去除有機物、脫氮除磷的功能;工藝簡略,水力停留時間較短;SVI一般小于100,不會發生污泥脹大;污泥中磷含量高,一般為2.5%以上;厭氧-缺氧池只需輕緩攪拌,使之混合,而以不增加溶解氧為度;沉淀池要避免發生厭氧-缺氧狀況,以避免聚磷菌釋放磷而降低出水水質和反硝化發生N2而攪擾沉淀;脫氮作用受混合液回流比大小的影響,除磷作用則受回流污泥中挾帶DO和硝酸態氧的影響,因而脫氮除磷作用不可能進步。
以上就是關于常用廢水處理工藝就介紹到這,廢水處理就是使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辦法對廢水進行處理,使廢水凈化,削減污染,以致到達廢水收回、復用,充分使用水資源。
地址:東莞市大朗鎮求富路長富中路452號506室
電話:13926871692;0769-82913052
郵箱:zhongzhihb@163.com
微信掃一掃 | 手機網站 |